細看蝴蝶 ‧ 幼蟲 

從「一」至「五」
剛孵化的蝴蝶幼蟲稱為一齡幼蟲,由於幼蟲的外殼不能伸縮,因此隨著身體不斷長大,幼蟲需要脫皮,每脫皮一次即增加一齡。幼蟲一般會經歷四至六次脫皮,長大至終齡(即五齡)幼蟲,便會結蛹。

一齡幼蟲

一齡幼蟲

二齡幼蟲

二齡幼蟲

三齡幼蟲

三齡幼蟲

四齡幼蟲

四齡幼蟲

五齡幼蟲

五齡幼蟲

有趣的身體結構
幼蟲的身體結構看似簡單,細看始發現原來法寶多多。

  • 頭部
    幼蟲的頭部有三個側單眼,但它們只能感應和分辨光暗,看不到影像。頭部還有咀嚼式口器,能咬碎葉片和測試食物。幼蟲的吐絲器官亦長在頭部,絲束可用作固定身體及製做葉包。
  • 胸部
    幼蟲的胸部分成三節,每節有一對胸足。胸足的末端有爪,日後會發展成成蟲的步行足。有些蝴蝶幼蟲的胸部特別粗大,兩側更長有模擬動物眼睛的眼斑,遠看猶如小蛇,可嚇退捕獵者。
  • 腹部
    幼蟲的腹部有十節,長有五對腹足。沒有分節的腹足為暫時性的結構,變為成蟲後腹足便會消失。腹足的結構有如吸盤,有助幼蟲步行及固定身體。幼蟲的消化、吸收和排泄器官都在腹部。

愛吃的小蟲蟲
蝴蝶幼蟲就像一部進食機器,牠們每天唯一要做的事情便是「吃」。幼蟲從卵孵化後,第一件事便是吃掉自己的卵殼。卵殼具豐富營養,把它吃掉既不浪費,亦能減少因遺下卵殼而被捕食者發現的機會。

大多數蝴蝶幼蟲都是素食者,而且十分偏吃,只會吃特定數種,甚至單一種的植物。若蝴蝶媽媽在不合適的植物上產卵,幼蟲孵化後寧願餓死也不會進食,可謂十分嘴刁呢!除了葉片,有些幼蟲也會吃花蕊和花蕾,如尖翅銀灰蝶的幼蟲,因愛吃紅色的花蕊,連身體也透著粉紅色。有些蝴蝶幼蟲則是肉食性,會捕食比自己細小的昆蟲。

散紋盛蛺蝶幼蟲攝食苧麻

散紋盛蛺蝶幼蟲攝食苧麻

鳳蝶幼蟲攝食柑橘

鳳蝶幼蟲攝食柑橘

小蟲蟲安落窩
蝴蝶幼蟲會以寄主植物為家,直至結蛹之前都會在植物上渡過。有些聰明的幼蟲,為了躲避捕食者,更會吐絲,讓絲束黏著葉片,做成葉包,在裡面生活和結蛹。

白傘弄蝶幼蟲的葉包

白傘弄蝶幼蟲的葉包

小蟲蟲自衛術
不少蝴蝶幼蟲的身體都以綠色為主,有利牠們隱藏在枝葉間,部分幼蟲甚至會裝扮成葉脈,讓捕食者更難發現。幼蟲身上很多時都有斑紋,即使是同一品種的幼蟲,牠們的外貌亦會隨著不同階段的生長而有所轉變。

蝴蝶幼蟲是很多雀鳥和細小昆蟲的美食,弱小的幼蟲因而發展出獨特形態,提高生存機會。鳳蝶幼蟲的模仿能力最強,細小的幼蟲會把自己佯裝成鳥糞;較成熟的幼蟲則會模仿小蛇。牠們不單頭上有假的蛇眼斑紋,受騷擾時更會伸出「臭觸」,彷如小蛇的舌頭,臭觸更能釋放臭味,以臭味嚇退敵人。斑蝶幼蟲具有毒性,牠們以一身鮮艷的顏色作警告,叫捕食者望而卻步。一些無毒的蝴蝶幼蟲都愛模仿有毒的斑蝶幼蟲,讓捕食者誤會牠們一樣是身懷毒素。

灰蝶幼蟲的頭部藏在胸部下,令捕食者難以分辨頭部和尾部,減低被擊中要害的機會。眼蝶幼蟲的尾部長有突出物,就像兩條觸角,同樣有利於擾亂捕食者哪兒是頭部和尾部。一些蛺蝶幼蟲表面有刺狀物,有的刺狀物集中在頭部,有的刺狀物布滿全身,不但形態怪異,最重要讓捕食者難以下嚥。

藍鳳蝶幼蟲的臭觸

藍鳳蝶幼蟲的臭觸

鳳蝶幼蟲模仿鳥糞

鳳蝶幼蟲模仿鳥糞

金斑蝶幼蟲的警告色

金斑蝶幼蟲的警告色

觀察幼蟲小貼士
跟卵一樣,細小的幼蟲因為不顯眼常被忽略。加上一、二齡幼蟲和某些物種的蝴蝶幼蟲體形實在太小,不易發現。要觀察幼蟲,我們先要分清植物品種,因為在不同的寄主植物可找到不同品種的蝴蝶幼蟲。大家可細心留意葉片上最嫩的葉尖有沒有洞及被咬過的痕跡,如有的話,即代表可找到幼蟲的機會較大。大家亦可留意葉底,因為一些幼蟲喜歡躲在沒有陽光直射、較陰涼的位置。另外,如在葉片上發現葉包,則可細心留意有沒有幼蟲躲藏其中。

網絲蛺蝶幼蟲

網絲蛺蝶幼蟲